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在安排全年任務時指出: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着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社會大局穩定,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短短數語,「穩」字成為最高頻的詞彙,最後一句話則解釋了原因——「二十大」。
撰文:司馬燊 資深媒體人
五年一屆的黨代會,堪稱是中共最具份量的政治活動,因其直接牽動最高領導層的調整變動,是各方博弈、權力分配的焦點。也正是因此,每逢換屆之年,全力維穩,就成為壓倒一切的頭號任務。
經濟:釋放休養生息暖風
在經濟方面,這兩年最重大的動作莫過於清剿資本。眾多房地產、互聯網資本巨頭,幾乎無一例外地排隊過堂,各種約談、監管乃至數百億級別的天價罰單,層出不窮。資本被冠以「野蠻生長」的帽子,大加撻伐。
去年12月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要支持和引導資本規範健康發展」。不難看出,這種定性,將「野蠻生長」置於「健康發展」之前,「紅燈」重於「綠燈」。
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已有微妙變化,只提「支持和引導資本規範健康發展」,未再提「野蠻生長」,釋放一定善意。當然,這在某種程度上似乎也折射出高層在政策上的分歧。去年11月,李克強在視察上海時反覆強調:在出台相關經濟政策措施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避免採取運動式、冒進式、一刀切措施。語氣幾近苦口婆心,焦慮與急迫溢於言表。
去年遭受最嚴厲調控、令眾多頭部企業陷入絕地的房地產行業,也遇到久違的細微暖風。兩會前夕,3 月 2 日,中國銀保監主席兼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郭樹清攜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胡曉煉、工商銀行董事長陳四清、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中國人壽黨委書記白濤、太平保險董事長王思東等五大金融機構一把手亮相國新辦。郭樹清表態稱,「房地產泡沫化金融化勢頭得到根本扭轉,一批高風險企業和違法違規金融機構得到有序處置。房地產調整對金融業來說是好事,但也不希望調整太劇烈,對經濟影響太大,要平穩轉換。」
隨後,銀保監會出台《關於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着意聚焦城市化過程中的「新市民」群體在住房、教育、醫療、就業創業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如推動向「首貸戶」放貸,在租房、購房方面提供均等化便利,借此拉動消費。
新的《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3月起施行,首設歇業制度,允許市場主體自主決定「休眠」,將企業存續維護成本降到最低,以便給中小企業提供緩衝期渡過難關。《政府工作報告》大篇幅闡述「千方百計保市場主體」,來盡力維持市面穩定。
政治:再有大老虎祭旗
政治穩定的重要性,更優於經濟穩定。兩會閉幕的第二天,3月12日早晨九點整,中紀委官網就發布: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安全部紀檢監察組原組長劉彥平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調查。劉彥平曾任公安部警衛局局長、公安部副部長、國安部紀委書記等要職。即便對中國政治不太了解的人,也能從字面上大致了解這幾個職務的極端重要性。
1月中旬的中紀委六次全會部署:嚴打「在黨內搞政治團夥、小圈子、利益集團的人」,政法系統打黑除惡、開展整風,加強整治金融、國企、糧食購銷等領域腐敗。
每逢黨代會換屆,常常發生牽動全局的權鬥或清洗。2012年十八大前的薄熙來王立軍事件,2017年十九大前的孫政才案,都對整個人事布局產生了深遠震動。政法公安號稱「刀把子」,與軍隊「槍桿子」同為最重要的強力機構。通過整頓「刀把子」,加強震懾掌控,敲山震虎,以確保政治維穩。至於會否牽出更高層次的大老虎,為二十大祭旗,還有待觀察。
政經穩定密不可分。這些年的很多大案,都是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3月2日隨同郭樹清亮相國新辦的五大金融機構一把手中,中國人壽新任黨委書記白濤與中國太平保險董事長王思東有一位共同的前任,那就是曾經先後執掌太保、人壽的王濱。1月8日,王濱與西藏自治區副主席張永澤同日落馬,拉開了中紀委新年打虎的大幕。王濱是十八大後第一位被查處的中管保險企業的一把手。其後,中國聯通集團原總經理李國華、湖北省副省長曹廣晶(原中國三峽集團董事長)相繼被查。央企成為反腐的主攻方向之一。
而糧食反腐規模更堪稱史無前例,中儲糧集團副總經理徐寶義,以及近二十個省的糧食局局長、糧食集團總經理被抓,幾乎是全國性垮塌。無糧不穩。糧食是特殊的戰略物資,關係到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儘管去年中國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37萬億斤,但疫情持續蔓延衝擊全球糧食供應鏈和產業鏈,「歐洲糧倉」烏克蘭戰火紛飛,糧食安全不容樂觀。
兩會期間,最高領導人參加的唯一一次政協委員團組審議,就是與農業界委員座談,嚴令在糧食安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不能認為進入工業化,吃飯問題就可有可無,也不要指望依靠國際市場來解決。要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種源安全關係到國家安全,必須實現農業自主可控。糧食周邊產業,有望迎來一輪紅利期。
要國內穩定,也必須嚴密防範外部衝擊。中央領導人在兩會期間參加政協團組會時表示:「『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對比更加鮮明。」
——節錄自4月號《信報財經月刊》